8月30日上午11时许,记者走进兴山县水月寺镇茅草坪村3组,阳光正好,满目翠绿,峡谷风轻。
“正芬,我想喝口水!”“好,你坐好别起来哒!我去厨房把手杯端过来。”路坎下,一个农家院落里,60岁的田正芬正掰着玉米,94岁双目失明的婆婆一声招呼,她立即起身伺候。不一会,在门口菜园里忙活的丈夫舒家国也回来了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这是个充满爱的幸福之家。鲜为人知的是,34年前未婚的舒家国甘愿“倒插门”,他们的婚姻曾不被外人看好;而今,他们恩爱相守34年、敬老爱亲,谱写不是血亲胜似血亲的大爱故事,已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。
(相关资料图)
突遭变故,她不离不弃挑重担
田正芬个子不高,快人快语,岁月在脸上留下沧桑却写满了坚强。她有着典型农村妇女的勤劳善良,吃苦耐劳。有段伤心而艰辛的过往,她几十年来从不轻易回想。
1982年,经人介绍,田正芬嫁给了同村的郑方红。婚后,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,夫妻俩上山打柴、下地干农活赚钱养家,很快盖起了一栋3间的土坯房。“虽说那时生活清贫节俭,可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比什么都好。”田正芬说,天不遂人愿,生活刚有点起色,丈夫就出意外了。
1988年,郑方红上山砍柴,不小心从山上摔下来,骤然离世。“那时候新房建好还不到半年,他没享过一天福就走了。”田正芬说,事发时她正在地里忙活,突来的噩耗,让她直接瘫倒在地。
那一年,田正芬年仅27岁,大女儿4岁多,小女儿才3岁,而且婆婆患眼疾失明,生活自理能力差,公公年老体弱,患有多种疾病,很多重体力的农活都干不了。那时,她也积劳成疾,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,家里还欠下了不少外债,这些压得田正芬喘不过气。
这场变故让家庭失去顶梁柱,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,有亲戚劝田正芬放手,但她选择了不离不弃,坚强地挑起了家庭重担,并发誓一定要照顾好这一大家子。
丈夫走之前,他们一家以烧瓦谋生,请了位四川的师傅,瓦刚烧一半,工钱还没给。田正芬只好强忍着悲痛,在丈夫入土后,迅速投入到烧瓦的工作中,烧好的瓦出售后还清了债务。
没过多久,村里要新修一条公路,田正芬的房子正处于路中间,没办法只能另外选址重建。“那是村里的大事,我不能拖了大家的后腿。”田正芬领了1000元补偿金后,开始重建新房。
当时,家里的二老沉浸在悲痛之中,新房修建缓慢,他们一家只好临时搭建屋棚将就居住。田正芬忙活新房的筹建,由于腰椎间盘突出,她无法蹲着,忙的时候只能跪在地上,农活亦是如此。
小姑子时常会过来帮衬,看到田正芬的辛劳,姑嫂多次抱头痛哭。“苦过、哭过,生活还要继续啊!”那时,田正芬的无奈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体会得到。
抛开世俗,甘愿“倒插门”做脊梁
熬过了最难熬的日子,便是阳光满地。如果说,两个女儿是田正芬的希望,那舒家国的出现,就是她走向新生活的一道恒久的光。
舒家国中等身材、偏瘦,性格内敛,话不多,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和真诚。30多年来,挑起家庭的重担,让这个比妻子还小两岁的男人看起来更显苍老。
“没什么后悔不后悔的,在一起就要真心实意地过好日子。他们就是我的家人,我为他们着想也是应该的。”舒家国认为,在这个家里能为妻子多分担些,为一老一小多付出些,心里踏实。
1989年,经人牵线搭桥,家住黄粮镇的舒家国结识了田正芬,那时他还没有婚姻和情感经历,却被她的勤劳孝顺而感动,主动到过来帮她建新房子,以默默干活的方式融入这个家庭。
有天夜里,婆婆突然生病,胸闷气喘,连话都说不上来。那时没有电话,舒家国连夜赶了五六里路,将村医请到家里给老人看病。这件事,深深触动了田正芬,感受到了他对这一家子的真心实意,渐渐接受了这个男人。
一年多相处,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,舒家国抛开世俗的眼光,甘愿“倒插门”。1990年,他与田正芬登记结婚。
“当时我家那个情况,真没想过还能有谁看得上,我也劝过他,可他就是认准了。在我心里,他既是我的老公,也是我的恩人,是他把这个家撑起来的。”说起舒家国对这个家的贡献,田正芬滔滔不绝。
多年来,舒家国在外打零工、在家干农活,竭尽所能养活着一家人,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成了他的常态。家里田在山上,早些年间种了玉米,现在又种了核桃,平时忙农活只能顺小路而上,“这些年,所有的农作物都是他一袋一袋从山上背下来的。”
自来到这个家后,舒家国对待两个年幼孩子也是真心疼爱。平时,他宁愿自己多吃点苦,也要让孩子们吃得好、穿得好,为更好照顾两个儿女,他没有要自己的亲骨肉。
大女儿6岁那年,有天深夜10点多钟突然高烧,村医不巧没在家,舒家国背起孩子连夜赶了6公里山路到隔壁的白果园村求医。“我当她俩是亲生的,她们对我也亲热。”在舒家国心中,父女感情是双向奔赴的。女儿先后出嫁,有了自己的孩子,经常带着外孙回家看望。听着孙辈们开心地叫着外公,舒家国脸上尽是欣慰。
舒家国有三兄弟,他排行老二。说起家中的父母,他难掩愧疚,十分感恩父母和兄弟妯娌的理解与支持,让他安心照顾自己的家。
跨越血缘,要照顾婆婆到百岁
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里,舒家国与每一个成员都没有血缘关系,而他却把妻子前夫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顺,多年来任劳任怨,没有半点怨言。
儿子过世之后,二老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饮食起居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靠舒家国夫妻贴心照顾。“他俩都好,跟亲儿子亲闺女没两样的。”94岁的婆婆田直梅说。
公公身患尿道炎,不能自主小便,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医院插管治疗,减轻痛苦,每每发病都是舒家国一人背着他去治疗,几乎每个月要去两三次。2016年,87岁的公公去世,夫妻二人操办了老人的后事。
前几年,田直梅突患重病,好几次躺在床上不能动弹,周围人都说老人不行了,可舒家国夫妻从没放弃,经及时就医将婆婆从鬼门关拉了回来。
而今,田直梅的颤抖越来越严重,加上双目失明,吃饭都困难。田正芬也不嫌弃,一日三餐都会给婆婆喂饭吃,日常起居也是她伺候,梳头、洗澡、洗脚、洗衣服一样都不落下。
舒家国与田正芬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坚强与乐观,仍无怨无悔照顾毫无血缘关系公婆,他们的朴实与善良饱含了对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传统美德的践行。
(三峡晚报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但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