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韭菜还能用上区块链?去年以来,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的十里八村,这个话题热度不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盛夏时节,记者走进坊安街道洼里村的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。一片露天韭菜种植基地里,布满田边地角的传感器、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,将一畦畦菜地的数据实时传输“上链”。
洼里村因三面山坳、地势洼陷而得名。曾几何时,这里房屋低矮破旧,道路尘土纷飞,年轻人出走,村集体负债,是出了名的发展“洼地”。而如今,随着一系列先进种植理念和技术的应用,洼里村一跃成为现代农业高地。
玉泉洼合作社的“区块链+韭菜”试验基地。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
“区块链+韭菜”是潍坊市会同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、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,在玉泉洼合作社探索的创新应用。中国电信潍坊坊子区分公司经理王东介绍,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、不可伪造等特点,蔬菜生产、采摘、物流、销售的每一步操作数据都留存在区块链平台上,全过程可追溯。
“我们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了116亩韭菜,智能水肥一体机、监控摄像头、物联网传感器、气象站等智能设施一应俱全,全部生产数据及时真实地上链管理。”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说。
2011年,在外创业的刘向东回村当选党支部书记,新班子把发展有机蔬菜作为富民强村的突破口。
玉泉洼合作社的智能种植床上,蔬菜在旺盛生长。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
洼里村党支部领办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,确定了“五统一”的管理模式,即统一品牌、统一技术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经营、统一销售,严抓产品质量,全力打造“玉泉洼有机蔬菜”品牌。
“我们发展立体种植,并研发出智能种植床,用的全是菌种,自己制作泥炭土,保证了蔬菜的有机品质。”在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,刘向东指着一张上下两层的智能种植床介绍说,上层是黑色基质,床下的箱体中间是夹层,里面有流动空气,通过空调调节为作物提供18℃-25℃的恒温生长环境。和普通大棚相比,这里的空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,叶菜生产周期缩短22天,一年可采收叶菜16茬,土地亩均产值达100万元。
玉泉洼合作社里的“黑科技”不止这些。走进10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,记者看到一盆盆油菜、苦菊、芹菜、菌菇等按照不同习性有序排列,最上面3层是喜光蔬菜,中间3层次之,下面3层为不喜光蔬菜,最底层是菌类。负责搬运盆菜的AGV小车(自动导引运输车)沿着既定路线穿梭,像极了工厂车间的生产场景。
玉泉洼合作社的10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。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
昔日的“穷洼里”变身“亿元村”。据刘向东介绍,目前,合作社年生产有机蔬菜6000吨,实现产值8600万元,再加上特色加工、休闲旅游、教育培训等业态,三产融合总产值突破1亿元。
洼里村通过发展产业,把村民变成产业工人,有了稳定收入,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回流。“老两口守在家门口,一年可以轻松挣10万元。”村里老人刘天杰对眼前的生活赞不绝口。
来源:新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