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共享厨房”风波渐息,让公益回归公益-动态焦点

来源:中工网 2023年04月19日

原标题:“共享厨房”风波渐息,让公益回归公益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河南郑州“共享厨房”负责人之一发视频称经营困难并公开募捐,收到大量捐款,有网友质疑其此前曾多次接受捐赠,此事引发巨大争议。经调查,该“共享厨房”负责人接受赠予款额579888.25元,均未支出。据报道,当地表示将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监管。

连日来,“共享厨房”的话题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,甚至围绕此事出现了很多谣言,诸如当事人一边打着公益的旗号索要捐赠,一边旗下有几套房、有豪车等。随着调查结果公布,争议逐渐平息,但它成为了一个反思公益慈善操作的重要案例。

这场舆情风暴持续多天,但核心的争议点其实很简单:生意有生意的逻辑,公益有公益的规则,它们是否应该明确的区分开来?

一方面,不少网友为该负责人辩解,认为他经营的“共享厨房”为附近住院的病患和亲属提供了一个开火做饭的场所,可以满足病患特殊的饮食需求,价格比较便宜,日常消费还会送米饭、面条等。他们认为有些骂声甚至一些诋毁的谣言,是让好人难当了。

这样说不能算错。“共享厨房”的生意,里面的确包含了爱心的成分,所以最开始时被网友称作是“爱心抗癌厨房”。问题在于,有爱心不意味着就是公益,“共享厨房”本质上依然是一门生意,它和周边那几家同类型的“共享厨房”,是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关系。

另一方面,“共享厨房”经历剧情反转后,让很多网友大呼被骗。因为在一开始的媒体、自媒体传播过程中,它的生意属性被刻意隐去了。在这样的语境下,很多人以为“共享厨房”就是自掏腰包在亏本做公益,以为5元钱就能点一份菜,结果最后发现,5元只是一份素菜的加工费。

当“共享厨房”被当包装成公益事业,并激发出海量的捐赠热情时,公益、生意缺少边界和区分,就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,引发人们的争议。

“共享厨房”当然可以赚钱,也应该赚钱。只有持续产生利润,经营才能长久,这份包含爱心的便民生意才能够持续为病患们提供便利服务。关键是,经营者在一开始就应当交代清楚,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“共享厨房”是经营性质的,是怎么经营运作的。接收到捐款后,更应该及时公布捐赠的明细,并真正尊重捐赠人的意愿,将捐款用到捐赠人本希望用到的地方。如果经营者这样做,此事完全不至于发酵成一场舆论风暴。

眼下,经营者的赚钱生意打着公益旗号接受捐赠,形成了一种特别拧巴的状态,这也有违公益慈善的初衷——按照《慈善法》等相关规定,开展慈善活动,“应当遵循合法、自愿、诚信、非营利的原则”,公开、透明更是公益慈善的底线。很多人在捐赠时,不知道“共享厨房”是营利性生意,对于外界捐赠的明细,当事人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。如此违背公益慈善原则的封闭化运作,难免会引发巨大质疑。

如今,“共享厨房”风波中的是非,基本已经厘清。它再次重申了一个基本常识:公益就是公益,生意就是生意。做生意可以赚钱,但公益事业就是非营利性的,是需要公开、透明的,不要轻易地将二者混为一谈。现在,那些涌向“共享厨房”的钱和物,不妨按照捐赠者本意,免费供应给那些病患家属,而不是转化为“共享厨房”的自身收益。另外,即便共享厨房不是公益场所,但从病患家属有广大需求的角度考虑,相关部门也不妨适当帮扶,同时严格监督,更好地为有需要的群体服务。(熊志)

关键词: